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工信部整治智驾夸大宣传乱象:企业面临“整改”,消费者安全认知待重构

<p>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昱</p><p>今年以来,多家车企或发布智驾普及战略,或披露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时间,掀起新一轮&ldquo;全民智驾&rdquo;技术普惠与量产竞速热潮。</p><p>3月发生的小米SU7高速公路碰撞事故,引发众多讨论。多名业内人士认为,被频繁使用的&ldquo;L2+&rdquo;&ldquo;准L3&rdquo;&ldquo;零接管&rdquo;&ldquo;脱手驾驶&rdquo;等模糊表述,不仅让消费者误以为可以完全信任智能驾驶车辆,也被一些从业者视为导致智驾事故的关键原因之一。</p><p>监管已于近日出手,规范智能驾驶宣传。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p><p>会议再次明确智能驾驶的宣传边界,更以&ldquo;安全第一&rdquo;重塑了行业价值坐标。当&ldquo;组合驾驶辅助&rdquo;成为官方表述,当OTA升级被更严格地规范,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逐渐告别&ldquo;技术狂飙&rdquo;的野蛮模式,进入&ldquo;安全可验证、责任可追溯&rdquo;的新阶段。</p><p class="time-article-subtitle">夸大宣传的代价:引发消费权益与公共安全双重危机</p><p>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日前发文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关注讨论。究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ldquo;辅助驾驶=自动驾驶&rdquo;,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p><p id="imgTextBox_1" class="time-article-imgText-box"><img style="max-width: 100%;" src="https://static-dist.timesmedia.com.cn/fusion-platform/6971e0f1f4fad93e943618ed2b414463/20250420/38cdcb4126f94e11b5bff90065c2f838.png" /> <span class="time-article-imgText-text">图源: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ldquo;交通言究社&rdquo;发文截图</span></p><p>&ldquo;高阶智驾&rdquo;的模糊性源于技术分级与商业包装的矛盾。</p><p>据我国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驾驶自动化分为应急辅助(0级)、部分驾驶辅助(1级)、组合驾驶辅助(2级)、有条件自动驾驶(3级)、高度自动驾驶(4级)、完全自动驾驶(5级)六个等级。</p><p>当下,部分厂商对外宣传的&ldquo;高阶智驾&rdquo;大多只是L2级别,需要驾驶人持续控制车辆。然而,为抢占市场,营销模糊&ldquo;辅助&rdquo;与&ldquo;自动&rdquo;的边界,通过&ldquo;全场景&rdquo;&ldquo;零接管&rdquo;等话术将L2级功能包装为&ldquo;类L3&rdquo;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消费者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产生认知偏差。</p><p>中国汽车的智能化进展显著。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2025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达到65%。</p><p>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报告显示,智能化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时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高达90%的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服务额外付费。</p><p>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在复杂场景下依旧存在因传感器性能局限误判、因算法逻辑激进而频繁变道、在老城区等复杂场景中频繁接管等情况。</p><p>夸大宣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催生出&ldquo;脱手驾驶&rdquo;文化,&ldquo;开智驾睡觉&rdquo;&ldquo;双手玩手机&rdquo;&ldquo;脱手自拍&rdquo;等视频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做出&ldquo;用矿泉水瓶卡住方向盘&rdquo;的危险行为。</p><p>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日前曝光5起因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小米SU7事故中驾驶员在开启NOA后长时间脱管,最终酿成悲剧。</p><p class="time-article-subtitle">监管、企业与消费者需协同重构行业生态</p><p>监管、企业与消费者需协同重构行业生态,破解智能驾驶安全困局,这已是行业共识。</p><p>4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宣传表达是连接产品与用户认知的关键一环,必须以真实、清晰、负责任为基本原则。企业应严格参照国家标准GB/T40429-2021等相关规定,规范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命名、表述方式与宣传内容。</p><p>他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ldquo;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rdquo;的健康发展生态。</p><p>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法》对L3级责任归属尚未明确,而L2级事故责任需由驾驶员承担。不过,不少车企的宣称并未重视这一风险。</p><p>例如,有品牌在用户提车之初并没有详细说明智驾功能,有品牌并未在用户手册中着重标出&ldquo;系统失效场景&rdquo;。更严峻的是,部分车企通过OTA&ldquo;边测试边修复&rdquo;,却未充分验证智驾系统在极端场景的可靠性。</p><p>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在发文中提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ldquo;自动驾驶&rdquo;),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p><p>同时,在车辆交付前或交付时,针对新用户常态化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基本驾驶技能、安全文明意识的培训,特别是当前&ldquo;人机共驾&rdquo;状态下,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启与退出方法,随车监控、人工接管等人机交互模式,以及智能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置方式等。</p><p>行业安全治理的深度也在向技术底层延伸。近日,工信部还对外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并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ldquo;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rdquo;。</p><p>企业也在推出措施,规范智驾市场。4月15日,针对近期频繁发生的智驾安全事故,鸿蒙智行正式发布了一份全民出行安全倡议。具体内容包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用应急车道;倡导文明出行,礼让行人、规范停车,并杜绝一切危险驾驶行为;确保安全使用智能驾驶技术,正确操作智驾领航辅助(NCA)功能。</p><p>当监管从&ldquo;运动式整治&rdquo;到&ldquo;制度性约束&rdquo;,企业从&ldquo;营销内卷&rdquo;到&ldquo;安全优先&rdquo;,消费者从&ldquo;技术迷信&rdquo;到&ldquo;理性认知&rdquo;,智能驾驶才能真正回归&ldquo;辅助工具&rdquo;的本质。</p><p>未来,随着L3级立法完善和智驾险普及,行业或迎来&ldquo;安全与创新&rdquo;的再平衡。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言,全民智驾不是全民自动驾驶。敬畏生命才能驶向未来。</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使用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APP加入圈子

熊猫足球平台下载手机版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
Baidu
map